刚烘焙出来的咖啡并不好喝,其实一点都不奇怪,毕竟这些咖啡豆才刚经历非常不自然的变化过程,储藏的水分和固态物质刚刚挥发,糖类和酸性物质分裂为各种新形成化学物质的混合物。别忘了还要加上焦糖化和褐变反应,而咖啡豆的物理结构也产生剧烈转变,体积几乎膨胀成原来的两倍,其结构多孔性,颜色,密度和重要全都变了。冲煮那么新的咖啡,会得到风味平板,淡薄,缺乏生气的饮料,少有复杂的香气。


咖啡要先醒过,才能变成美味的饮料。醒豆最重要的要素是【气体释放】的过程,也就是释放豆子里的二氧化碳。其次是烘焙之后的几分钟,几小时,甚至几天里发生的细微化学变化。刚烘焙好的咖啡大约有2%的重量是二氧化碳,如果存放在未加压的环境里,咖啡豆释出这种气体的速度会愈来愈慢。因为烘焙之后,完全依赖咖啡豆内部的压力来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。
二氧化碳本身没有味道,不过和水混合的时候,高热的液体即成为有效的二氧化碳溶剂,接着从水中释出,产生许多气泡。听起来也许好玩,但是成不了一杯好喝的咖啡,原因有二;其一,二氧化碳和水混合会产生碳酸,汽水放至消气的时喝到微微的辛辣感就是碳酸,会让舌头有种好像舔电池的感觉,若是冲煮非常新鲜的咖啡,这种感觉可能非常明显。其二,二氧化碳对冲煮不利,因为这种气体会干扰冲煮的机制,带有风味的溶质存在于咖啡细胞结构的微孔洞内壁里,浸湿咖啡粉会持续释出二氧化碳,把冲煮咖啡的水推离这些溶质,最终造成萃取不完全。


气阀密封袋是大部分烘豆商最常用的包装方式。气阀让烘豆过程产生的气体可以持续释出,也能留住香气。因为二氧化碳持续释出,气体因此很难进入,所以袋中其实充满二氧化碳。有数据显示,气阀密封袋装进刚烘焙完的咖啡豆仅仅五分钟后,二氧化碳就可能充满里面50%的空间。打开这类密封袋时,气体当然会进入,不如如果袋子再度封起,气体终究又会被赶出来。
虽然靠着包装和正确的技术程序,可以限制某些造成陈腐走位的机制,却无法完全停止。典型的陈腐现象是失去香气,风味一概变得浑浊,主要的原因就是失去芳香分子,以及氧化反应。我们每次打开装咖啡的袋子,甚至是闻到咖啡店的味道,都是在体验芳香分子挥发散溢的现象。


至于咖啡的表现什么时候可以达到最好的状态,只有一个粗略的原则;刚烘焙出来的咖啡豆,至少要放置十二个小时才能喝,有时候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才能发挥完全的潜力。单品咖啡豆建议放至一至十天左右,意式咖啡豆则放至七至十四天左右。